产品中心
虽然与上海相比,纽约在许多城市发展的硬件上已经开始呈现出老旧甚至落后趋势。但作为一座繁荣了百年的现代国际大都市,纽约在城市规划的软实力上,即政策法规,人文导向,人才扶植,及前瞻性上,都有可借鉴之处。我们在“纽约城建经验”的系列报告中,对纽约的地铁建设、城市绿道建设、电影城市空间建设及电影旅游空间开发等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性的绿色开放空间,通常沿着自然道路和人工廊道建立,将公园成功案例、自然保护地、历史文化遗址以及居住区等连接起来。城市的绿道建设具有生态、娱乐等多种功能,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线性开放公共活动空间网络,其发展能为所在区域带来社会、环境和经济等一系列效益。城市绿道的开发主要有以下两大作用:一是形成边界效应以保护公有性土地资源,二是起连接作用,将城市与城市,地区与地区相互连接起来,共同构建连续完整的城市绿色走廊。
在美国,“绿道的概念经历了从公园道到开放空间系统再到绿道的演变过程。位于美国东海岸的纽约,其城市绿道体系建设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1993年,纽约计划建设350英里的慢行路径,覆盖全市5个区。”随后建设的布朗克斯河公园道(Bronx River Parkway)是纽约市第一条具有机动车游憩功能的公园道。到目前为止,纽约地区已建成超过100英里的绿道游径,实现了城市高质量的发展。
比较成功的案例之一是位于纽约布鲁克林的郭瓦纳斯海绵公园(Gowanus Canal Sponge Park)。它属于城市滨河绿道,占地11.4英亩,“是一个能吸收,过滤地表污水,补给地下水,激活振兴私人码头的多功能绿地”。郭瓦纳斯运河(Gowanus Canal)曾因过度工业化污染严重。2010年被列为国家优先项目名单。基于此美国环境保护署对运河进行调查研究,建立了具有海绵效益的城市滨河公园,并将周围遗迹,社区设施列入规划,建设开放的绿色空间。在滨河地区建设绿道,不仅连接了格瓦纳斯运河码头和周边社区,也在沿岸创造一个供人游憩和休闲的生态绿廊。
另一个颇有借鉴意义的绿道项目是纽约高线公园绿道(High Line)。它横穿纽约曼哈顿西区的23个街区,连接3个社区。其旧址为曼哈顿地区一条废弃的运输铁路。在20世纪30年代作为曼哈顿西区重建项目的一部分改造成公园绿道式的公共开放空间。在开发过程中,筛选本地的植物品种发展绿地,形成了独特的铁路植物景观。同时,政府广泛听取民意,使绿道设计实现了与其他交通措施的无缝隙衔接。“纽约高线公园绿道为保证与公共交通的连接,其出入口与公共交通站点结合设计以提高绿道的使用率,并不断维持他们的修缮与保养”。纽约高线公园利用绿道的方式发挥了控制城市扩张的功能,充分发挥了绿地的作用,也被看成是旧城重建的典范。
纽约市作为美国第一大城市,有着独特的绿道建设特点和优势。一是绿道连通性好,并将各类历史文化遗迹贯穿其中,形成了完善的绿道网络。二是可达性高,打造了立体式的交通网络,通过绿道到达不同地区的时间大大缩短。三是多功能且覆盖面广,纽约市的绿道将历史文化景点都涵盖在各个规划内,增加了城市各类景观的多样性。线性绿道中规划的骑行道,步行道既保护了城市的生态和人文空间,也减缓了因机动车造成的交通拥堵而导致的连通性能的降低。
当然,这些优势和政府的政策和合理规划密不可分。“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将绿道作为最大的经济产业进行建设,制定了许多政府法规。”例如为满足持续增长的人口对户外休闲活动的需求所建设的美国国家步道系统,1991年的《地区多元交通运输效率法案》以及《迈阿密河绿色通道行动计划》等,都推动了绿道建设的蓬勃发展。当前美国已经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绿道网络。同时,美国的绿道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早在1968年,“《美国国家游径建设标准》提出,要使所有居民都能在15分钟内从家或者公共场所到达最近的游径”。纽约的绿道建设从满足人性化角度出发建设了不断完善的绿道网络。1873年建成的位于美国曼哈顿岛的中央公园,利用其独特地形,设计了下沉式的城市道路,实现了立体式的道路系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市民需求。
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将上海建成卓越全球城市,在绿道建设方面提出要构建高品质公共空间网络,增加广场,公园等独立占地的公共开放空间,形成总长度2000公里左右的骨干绿道。这表明绿道建设对城市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为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上海市提出了“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的”绿道建设目标。当前上海市城市绿道建设已在稳步发展,如黄浦区的滨江绿道,普陀区的苏州河绿道,松江区的广富林郊野公园绿道等。但因为起步较晚,规划设施不够完善。当前的大多数城市绿道规划都着眼于单一的公园建设和绿化隔离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城市绿道规划理解不全面:强调“道路”忽视“绿色”;发展形式单一,大部分绿道布局在农村与城市交界的偏僻区域,利用率低;受法律体系不完善的限制和经济扩张的影响,管理维护落后,使得大多数绿道荒废;起步较晚,发展层次较低,大部分绿道设施配备不完善,无法发挥功能。从纽约的绿道发展的轨迹和成功案例来看,可以为上海的绿道建设提供一下有益的经验:
首先,城市发展绿道不应局限于单一的功能,要建立运营与维护机制。绿道规划应将环保绿色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充分利用绿道思想建设廊道,将绿道思想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联系起来。上海拥有众多文化和历史遗产,应依托古驿道、林荫道等线性绿廊,连接起各个生态板块,形成遗产廊道,文化运河等概念并付诸于实践。
其次,上海市绿道建设要立足市情,灵活设计,使城市绿道建设与交通基础设施,人文资源充分结合。美国在1985年成立了由环境保护者和户外游憩者组成的华盛顿铁路-游径管理委员会。上海市也可以成立相应的组织,借助不同团体的力量收集信息,从而对绿道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在绿道建设中EMC易倍,当无法满足建设的土地需求时,可以采用立体模式如地下或者空中廊道的方式发展绿道;在慢性系统方面,借助绿道的多功能性实现与上海市的基础交通系统无缝隙衔接,发展多渠道的出行模式,使绿道融入城市道路。
最后,在绿道建设上,上海应该广纳民意,通过一系列机制,提高市民互动和参与度,动员公众的广泛参与,转换以私密空间为主的传统观念。“1990年纽约市环保部门发起了流域保护行动,在流域的社区成立了流域城镇联盟。”这使得市民团体,州政府和公共组织都参与到规划建设之中。上海也可以适当参照其做法,改变城市封闭小区格局所导致的私密绿地空间现状EMC易倍。并逐步引导公众接受公共的开放空间,接受依照绿道打造“低碳生活”的新观念。
(作者蔡佳颖博士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纽约和上海城市文学文化比较研究。李婷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2018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本文系201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化政策”研究基地第四批项目——“世界主要城市提升城市品质的政策与举措”专项课题研究成果。本文刊发时略去了注释和参考文献等内容。)
友情链接: